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3-03-01 00:00
来源:本站

王文汉,男,汉族,1952年出生,会宁县慈善会常务副会长。
2006年,时任会宁县政协副主席的王文汉,被任命为省内筹资组组长,他四处奔波,为红色遗址建设筹措资金。在筹资过程中,王文汉慷慨地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1949至1953年版的1分、2分、3分、4分面值4个整版的400张邮票,作为感谢捐资者的纪念品赠送给了客人。“赤化全川”的两枚铜元,收藏家每每出资5000元,都被王文汉拒绝了,毅然捐赠给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。他出入机关单位、厂矿企业近200家,联系接触民营企业老总100多人,行程2万公里,先后筹资近700万元,靠锲而不舍的精神,靠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,靠着对建设好红色遗址的强烈愿望实现的。
会师园里《地球上的红飘带》的雕塑是一座经典的标志性雕塑,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称赞。当时,王文汉拿着设计图纸,找到兰州市市长,阐述兰州市在会师园捐建标志性雕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,深受兰州市长的赏识,最终由兰州市出资60万元捐建了《地球上的红飘带》。《地球上的红飘带》在全国红色景区中很有代表性,2016年,中国邮政发行了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》纪念邮资明信片,一套一枚,面值80分,该片选用甘肃红军会宁会师旧址《地球上的红飘带》雕塑作为邮资主图。
王文汉和哥哥王文奎给会师园捐栽牡丹600多株,为了确保成活,他俩亲自在会师园培土移植,一有空就来到会师园,悉心打理牡丹,疏蕾疏花、整形剪叶、清除杂草、松土施肥,使天香国色的牡丹争艳在会师园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红军牡丹。几年来,兄弟俩在会宁中川镇、丁家沟乡、党家岘乡、甘沟驿镇亲戚朋友的土地里开辟了6个育花点,培育牡丹达10亩。他们把在乡下成功培育的牡丹自费拉到城里,为桃花山、东山、县老干部活动中心、县武警中队、县消防大队、县农电局、新时代广场、学校捐栽牡丹5000余株。

2007年,会宁县慈善协会成立经费紧张,王文汉找浙江自营企业经理及会宁的企业家童天佑,王万军,李国华,马忠仁,郭明君、乔富强等给协会捐资,并与他们签订了为期10年的捐资协议,使协会的工作顺利地运行起来了。
从此,王文汉同志不遗余力地奔波在慈善第一线。12年来,会宁县慈善会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善款善物共计折款5905.97万元,其中现金2234.74万元,善物折款3670.97万元。开展了贫困学生、教师资助、改善办学条件等教育救助,大病救助、免费义诊等医疗救助,帮扶特困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献爱心活动,以及为灾区募捐,为贫困家庭春节送温暖,送衣物进村社、净水机进农户、图书进农家、进校园等慈善救助项目,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乡镇、社区,受益群众达3.6万人次。
捐资助学一直是慈善协会从事的一项重要工作。12年来,筹集用于教育救助资金1606.41万元。救助各学段家庭特困学生6701人,其中大学生3100人次,高中生1701人次,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900人次。救助采取分层助困方式,救助资金标准从每人1000元到10000元不等。特别是近年来,每年用于救助特困大学生的善款在140万左右,年救助学生达500余人,救助覆盖面达到当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学生的20%以上。赵希瑾是会宁河畔镇两迎水村人,2010年毕业于会宁一中,当年考入兰州理工大学。母亲多病,弟妹五人都在校读书,家庭经济拮据,无力筹措大学费用。县慈善会雪中送炭救助5000元,帮助其完成了学业。
在慈善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,还把目光投向一部分教师,主要是弥补政府奖教资金的不足,对生活特困的教师给予帮助,对优秀老师给予奖励,激励教师更加敬业乐教、无私奉献。先后共筹集73.5万元,救助、奖励教师293人次。

从2010年开始,会宁县慈善协会通过省慈善总会牵线搭桥,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在医疗救助中的平台作用,根据上级领导指示精神,联系国际慈善医疗团队来到会宁县乡村,为群众医疗治病。在这个过程中,王文汉积极配合国际医疗队深入全县28个乡镇开展医疗工作。10年来,国际医疗队每年来会宁开展一次医疗救助。国际医疗队共做眼疾、白内障、囊肿、疝气、唇腭裂等外科手术848例,免费手术及发放药品价值2600万元,就诊病人达到2.6万人次。
会宁翟家所镇翟家所村农民李俊林、河畔镇下场子社农民郭恒明二人都是残疾人,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,家庭生活极为困难,属于县慈善会的重点资助对象,每年都被资助其就医,并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。久而久之,王文汉和他们便成了朋友。他们一到县城就找王文汉,王文汉便自掏腰包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车费。他们在慈善会的资金救助和精神鼓舞下,坚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,给别人打工看铺子,做到了自食其力,回报社会。
赵希瑾是会宁县河畔镇两迎水村人,妻子常年患病,2010年前后,其家五个孩子都在上学,尤其是当三个孩子同时上大学时,对于仅靠农务为生的赵家来说,筹集上学费用就成了最大的难事。王文汉同志得知后,先后联系爱心人士救助一万多元,帮助其完成了学业。孩子们大学毕业后,回报家庭,为母亲治病,并还清了家里所有的外债,还资助父母发展种养殖业,羊存在20只以上,年收入2万元以上。赵家知恩图报,把王文汉同志当作至亲,常来常往。
慈善救助是为政府分忧,为百姓解难的民生工程,也是对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一个有效补充。2018年,争取国际援助项目,在八里湾乡修塘坝2处,资金50万元,新修水窖251眼,资金75.3万元。一串串温暖人心的详实数据,一件件令人感动的善行义举,一件件汇聚爱心的捐赠物,一次次充满真情的行动,王文汉与爱心、感动和温暖一路随行。在多年的慈善工作中,王文汉同志的工作得到了省、市慈善协会及县委政府的肯定,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,被评为甘肃省“五好老人”,白银市老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。王文汉同志在赞扬声中找差距,成绩面前更谦虚。他常说:“工作是大家做的,李琨、牛郁贤、李树堂、李如潜、宋维平、亢秉洲、连润等同志为慈善工作做的工作更多。作为慈善会的一员,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