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3-03-01 00:00
来源:本站
阎世德,兰州晨报新闻调查部主任。从2009年开始,由阎世德牵线搭桥并负责兰州晨报阳光助学活动。这一做,就是十个年头。在十年的时间里,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,给予2000多名学子每人5000元学费,助力他们走进大学校园,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。
2009年,经兰州晨报新闻调查部主任阎世德积极联系,兰州晨报正式加盟利群阳光助学活动,根据报社安排,由阎世德具体负责这一助学活动。他事必躬亲,亲力亲为,对报名、实地走访、确定公示、助学金发放等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其中,为了不遗漏一位贫困学子,他都会跟随助学直通车前往申请资助的学子家中实地走访,10年来,阎世德的足迹踏遍了甘肃的山山水水。
2014年7月份,阳光助学直通车在民乐县走访两天,完成了对十余名阳光学子的采访核实工作。就在大家返回宾馆准备休息时,阎世德的电话响了:“我叫张新,希望能得到你们的资助。”简短的电话情况介绍后,阎世德立刻感觉到这个孩子身世一定不简单,亟需资助。可是夜已深,连夜走访很不现实,遂与张新约定第二天一早就去他家。事不凑巧,第二天早晨民乐县暴雨如注,阎世德依然决定冒雨也要到这个孩子家中了解情况。直通车在雨中疾驶,远远看到一名小个子男生在路边等候,这个男生就是走访对象张新。在张新的带领下,七拐八弯才来到了张新家中。经过交谈得知,张新还在母亲腹中时父亲就遭遇车祸去世,母亲生下他哺乳到7个月后改嫁。嗷嗷待哺的张新被年迈的爷爷奶奶饱一顿饥一顿带大。在以580分的好成绩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,这个一出生便没有父亲,18年来也从没有见过母亲的阳光男孩,决定去见见自己的母亲。张新说:“以前我还小,很多地方需要花钱,要是去找妈妈她会以为我是为了问她要钱,会给她压力。现在我考上大学了,学费已经决定通过助学贷款解决,我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她,身为人子,这是我应尽的孝道。”张新的事迹一经报道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最终在阎世德的联系下,张新被资助上完大学。
2018年7月6日,连日的阴雨让前往秦安县郭嘉镇上川村的路变得有些泥泞湿滑。阎世德冒雨颠簸赶往学子邵转娣家中走访,去兑现两年前阳光助学活动组和这个家庭间的一个承诺。邵转娣幼时丧母,姐弟几个靠父亲种地打零工好不容易拉扯长大,因家庭困难,属村上低保户。两年前,邵转娣的姐姐邵转香以52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江苏大学。当兰州晨报阳光助学直通车到达她家家访时看到,姐弟四人历年来的奖状无间隙的“糊”满整整两面墙,成了那个清贫之家当时最为吸睛的装饰。家访结束后,一个戴着圆形黑框眼镜的姑娘引起助学活动组一行人的注意,原来她是转香的小妹妹,当年参加中考取得670多分的高分已被秦安一中录取。能考上县一中就如同一个脚已经踢开了大学的校门,然而,对这个家庭来说,要同时供给一个大学生,两个高中生,一个初中生,父亲拼尽力气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,懂事的姑娘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喜悦,一种忧愁。阎世德注意到这一幕后,对小姑娘郑重承诺:只要将来能和姐姐一样考上大学,助学直通车定会再次开进她家,同样助她圆梦大学。7月6日,阎世德如约来到她家兑现承诺时,意外发现在家翘首等候的妹妹面庞较为陌生。经询问得知,她是转香的大妹妹转娣,今年高考,而当年承诺过要资助的小妹转红明年才参加高考。眼前的转娣,和妹妹一样,戴圆形眼镜,说话带笑一脸阳光。她说,当年暑假回家,听爸爸说阳光助学活动好的很,不但资助了姐姐,还承诺将来资助妹妹,她一听更加高兴了,让她变得更加自信。在今年高考中,她考了551分的好成绩。离开她家时,阎世德让转娣给转红带句话,只要她考得好,明年高考助学季仍然与她有约。阎世德常说,活动本身就是传递正能量的过程,一定要真诚,更要遵守自己的诺言。每年的学子寻访和调查,都要走上一万多公里的路,十年,十几万公里的寻访,倾注阎世德更多的追求和付出。
常年翻山越岭、爬山涉水,阎世德的腿有些不听使唤,有时上山下坡一瘸一拐的使不上劲儿,一同核实学子信息的当地教育局、学校工作人员提议让他暂时休息,类似这种提议都被他婉拒了。有一次去位于秦安县莲花镇一山顶上的小村子走访时,天公不作美,倾盆大雨下个不停,同行工作人员明显有打退堂鼓的意思,然而看到阎世德不由分说将两个塑料袋套在脚上,自顾自爬向泥泞不堪的山路时,他们只好紧随其后。下山后,整个人都成了泥棒,阎世德干脆打开水龙头,直接冲洗身上的泥巴……事后,当地工作人员感叹:“为了核实个娃娃的信息能这么拼命干,少见。”阎世德却说:只有这样,捐助者才会放心,才能把每一笔助学金给需要帮助的孩子手里。
事实证明,他年年赴各地实地走访,的确与信任不信任无关,在他看来,既然做就要做好做实,能亲身感受一下学子的经历的曾经遭受的苦难,对他而言,会更加能领略到公益的力量和身体力行去做公益的必要性。阎世德常说:做公益绝非等同于去送钱这么简单,当我们屡屡说教受助人不懂得感恩,不懂得付出的同时,我们也需反思,在和受助学子或家长沟通交谈的过程中,我们的口吻是否和善,是否能让对方感受到一种温暖、一种关怀。现实生活中,难免会有一些人,他们理解的慈善总觉得自己去给受助人送钱、送物,对方就应该感恩戴德甚至卑躬屈膝,自己则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,在这种情形下,这些人传递给受助人的,会是怎样一种信息?因此,能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帮到受助人,又让对方感受到温暖和关怀,这才是公益的初衷,也才能彰显公益的力量。
在阳光助学活动影响下,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并参与助学活动。2011年7月13日上午,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(1)班学生巩岩在母亲师女士的陪同下来到报社,将3000元钱捐给了利群阳光助学活动。巩岩说,这3000元钱是她过年得到的压岁钱。"我的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,可是作为同龄人,我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,他们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,我希望能为今年的高考学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,也希望他们的梦想都能实现。2016年,95岁的老人方星哲在多年观察和权衡之后,嘱托儿女在自己去世后,把毕生积蓄包括丧葬费等十七万元转交给阎世德,要求资助在武汉上学的困难学子。阎世德立即着手安排,确定好资助对象之后,组织受助学生前往华林山祭奠老人。阎世德说:一种信任让我心底温暖如春,在怀抱老人遗骨的时候,我踏实而充满自信。
捐助,是一种滋润心田、给予内心阳光的善举,而不是再一次的伤害。阎世德对这个助学活动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:捐助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孩子5000元助学金,充分挖掘和发挥助学活动之外的潜在价值,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也是活动的目的。阳光助学十年,本着这一目的,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价值,每年讲述的学子故事,成了润泽更多学子的力量和榜样,积极发挥了正能量的引导作用。每年精心组织的助学金发放仪式暨阳光学子励志报告会,成了市民和在校学生争相参加的活动,很多学子从中受益,实现了从物质扶贫助人到精神扶贫助力的飞跃和升华。
助学路上,阎世德一做就是十年。十年,第一批受助学子已成家立业;十年,阎世德的头发从青丝变白头;十年,募集资金1000多万,帮助了2000多名阳光学子;十年,兰州晨报阳光助学活动已在陇原大地熠熠发光、声名远播。2017年、2018年两年,甘肃电视台“今日聚焦”栏目录制两期节目,对阎世德组织的阳光助学活动做了详细报道。
2019年,阎世德又开始在助学路上奔跑。